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音樂史」標籤的文章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十)理性主義與古典風格 (6/08/2018)

圖片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十) 理性主義與古典風格 6/08/2018 「古典」之詞義,關鍵在「數學」比例,呈現出沉靜 「古典」 ( classic , classism )一詞,含有傳統的、典範的意涵,通常是指來源於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美的價值或風格。最早用於文學,十七世紀以後才運用在美術上,當時的學院普遍認為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已為未來立下典範,如文藝復興也是受到古藝術的啟發,才從中世紀的不成熟走向藝術的鼎盛。所以「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都是指受古希臘、羅馬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影響的思潮和美的風格,其特徵在追求完美與永恆的價值,強調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結構的單純、平衡與比例的整體和諧;精神上則崇尚尊嚴、高貴、平和等內斂性質。 「新古典主義」 “ Neoclassicism ”─ 在十八世紀中葉興起於羅馬,風潮所至,涵蓋繪畫、雕刻、建築、文學、戲劇和音樂等不同領域,甚至連陶器、家俱、紡織品等工藝,都受到影響。究其成因則有天時、地利環境和人文制度等條件,如龐貝等古城出土引發的「仿古」熱潮、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古典精神的推崇,在學院制度中藝術的傳承和後來拿破崙的大力倡導等等,都是促使新古典主義高度發展的重大因素。 《短短數語的解譯》 Classique ( 法 ) Classis( 拉 )   Classical, Classic Classicism 古典主義 ↔ Romanticism 浪漫主義 古典,就是 Raison( 法 ) 理性,邏輯、沉靜,清心、道德 古典的興起,是因巴洛克風格的「太超過」而感疲累 古典應該理解為是代表過去文化特色的一種正統和典範。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六)-人文主義與文藝復興風格5/11/2018

圖片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六)-人文主義與文藝復興風格 5/11/2018 「 文藝復興 , 是『 創新』 ,非復古」 「文藝復興時期『 人本思想』 尊重個人,個體」 「文藝復興」一詞亦可粗略地指代這一歷史時期,但由於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故「文藝復興」只是對這一時期的通稱。這場文化運動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和承接,卻在繪畫方面透過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中古時代教育變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的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 文藝復興一詞能否作為是中世紀後的文化「進步」,一些史學家對此是持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這個階段只是對古典時代抱持悲觀與緬懷的時期,社會早就不是單純的撿拾古人的思想,反而是巨大 創新 的重塑了一個時代。→ http://bit.ly/2IycSM0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五)─中世紀城市 廣場 民間音樂

圖片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五) ─ 中世紀城市 廣場與民間音樂 5/04/2018 莊園 ( 采邑),第五 ~ 十世紀末, 自治城市 comune,commune :十世紀末興起,由內而外成圓環式發展, Market 市集構成城市 civilization, 拉丁文史 civitas(n),civilis(a) ● 聖殿騎士 聖殿騎士在 12 世紀末揭露耶穌是「人」,不是「神」 → http://bit.ly/2KA2Ecu 聖殿騎士團在西元 1307 年 10 月 13 日遭到大屠殺 ‥‥‥ 聖殿騎士團其實是由一群未婚男性組成的宗教結社,約莫是在西元 1119 年組成的。他們主要的職責是保護前往天主教徒前往聖地耶路撒冷朝聖(西元 1098 年十字軍東征攻佔了天主教的聖地耶路撒冷,許多居住在歐洲的天主教徒不熄長途跋山涉水去到耶路撒冷朝聖,但從歐洲到聖地的路途不僅遙遠,也充滿許多危險),而聖殿的名字也由此由來。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內,許多天主教徒為了感謝聖殿騎士團的保護,紛紛捐出自己的財產或土地(這類行為在宗教中非常常見)給聖殿騎士們,長久下來聖殿騎士們幾乎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 → http://bit.ly/2KA2Ecu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四)十字軍、歌德風格、聖母院樂派

圖片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四)十字軍、歌德風格、聖母院樂派 04/27/2018 《一》   Carmina Burana → http://bit.ly/2HUOwMU Carmina 歌本集 Burana 布蘭(地名) 11 ~ 13 世紀音樂 《布蘭詩歌》 (拉丁語: Carmina Burana ),是一套包涵了 254 首詩歌或戲劇旁述的文學作品。 [1] 大部份創作於 11 世紀及 12 世紀,亦有少量為 13 世紀的作品。所用的文字以拉丁文為主,並且滲有以中古高地德語或古法語寫成的。詩歌內容頗為大膽,包涵了露骨、猥褻、諷刺挖苦式的題裁,亦有涉及死亡、民間宗教、迷信邪術等的內容。作品在 1803 年於德國巴伐利亞,屬本篤會擁有的班恩狄克波恩修道院( Benediktbeuern Abbey )內被發現。 在拉丁文中,「 Burana 」是班恩狄克波恩的縮寫,因而得名。由於作品是在修道院發現的,因此很大程度上是當時身處修院內,自稱為「哥利亞」( Goliard ,即對傳統教會的腐敗深感不滿的神職人員及神學生,亦厭倦教會內因循舊的教條化生活,因轉而以玩世不供的心態去面對,並為此而起的名稱)所寫,以詩歌和文字去諷刺當時的天主教會。後來的研究確認了部份詩篇的作者,當中有布洛依斯的伯多祿、 Walter of Châtillon 等。但由於這兩人在有生之年並未有到訪過班恩狄克波恩修道院一帶,因此亦有可能是由其他人流傳並抄寫而得而保存的。 《布蘭詩歌》 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型: 關於道德或諷刺式主題,共 55 首(編號 CB1-55 ) 愛情歌曲,共 131 首(編號 CB56-186 ),但所謂「愛情」歌曲只是一個概括的分類。實際上,在這範疇下的亦包涵少部份觸及死亡的哀悼、古代風俗等內容;另外有學者相信還有最少 21 首作品遭遺失。 [2] 飲酒歌和玩樂歌曲,共 40 首( CB187-226 ) 篇幅較長的宗教劇,共 2 首( CB227-22 8 )維基百科 →   http://bit.ly/2HUOwMU (中文) → http://bit.ly/2rDDXEb (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