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四)十字軍、歌德風格、聖母院樂派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四)十字軍、歌德風格、聖母院樂派04/27/2018
《一》 Carmina
Burana
Carmina歌本集 Burana布蘭(地名)11~13世紀音樂
《布蘭詩歌》(拉丁語:Carmina Burana),是一套包涵了 254 首詩歌或戲劇旁述的文學作品。[1] 大部份創作於 11 世紀及 12 世紀,亦有少量為 13 世紀的作品。所用的文字以拉丁文為主,並且滲有以中古高地德語或古法語寫成的。詩歌內容頗為大膽,包涵了露骨、猥褻、諷刺挖苦式的題裁,亦有涉及死亡、民間宗教、迷信邪術等的內容。作品在 1803 年於德國巴伐利亞,屬本篤會擁有的班恩狄克波恩修道院(Benediktbeuern Abbey)內被發現。
在拉丁文中,「Burana」是班恩狄克波恩的縮寫,因而得名。由於作品是在修道院發現的,因此很大程度上是當時身處修院內,自稱為「哥利亞」(Goliard,即對傳統教會的腐敗深感不滿的神職人員及神學生,亦厭倦教會內因循舊的教條化生活,因轉而以玩世不供的心態去面對,並為此而起的名稱)所寫,以詩歌和文字去諷刺當時的天主教會。後來的研究確認了部份詩篇的作者,當中有布洛依斯的伯多祿、Walter of Châtillon等。但由於這兩人在有生之年並未有到訪過班恩狄克波恩修道院一帶,因此亦有可能是由其他人流傳並抄寫而得而保存的。
《布蘭詩歌》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型:
關於道德或諷刺式主題,共 55 首(編號 CB1-55)
愛情歌曲,共 131 首(編號 CB56-186),但所謂「愛情」歌曲只是一個概括的分類。實際上,在這範疇下的亦包涵少部份觸及死亡的哀悼、古代風俗等內容;另外有學者相信還有最少 21 首作品遭遺失。[2]
飲酒歌和玩樂歌曲,共 40 首(CB187-226)
篇幅較長的宗教劇,共 2 首(CB227-22
Clemencic Consort克萊蒙契克早期音樂合奏團─
The Clemencic Consort 是1969年成立於奧地利維也納,以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聲樂和器樂的早期音樂團體。 → http://bit.ly/2Id0DRy 或 → http://bit.ly/2rvL7Ky 」
YouTube →
●Carmina Burana─New
London Consort & Philip Pickett
皮凱特 指揮 新倫敦合奏團
《二》朝香(朝聖)之旅 Pilgrimage(Peregrinus拉丁文):
中世紀的黑死病、傷寒、霍亂……
中世紀西班牙的朝香 朝聖之路……
1987 年,歐洲議會宣布將聖地亞哥之路列為第一批歐洲文化之路。1998 年,法國聖地亞哥 - 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組被列為文化遺產的「道路」。
《音樂 Music》
●聖地牙哥朝聖之旅─皮凱特 指揮 新倫敦合奏團
The Pilgrimage To Santiago - Philip Pickett and New London Consort
●聖地牙哥朝聖之旅─賈狄納 指揮 蒙特威爾第合唱團
Pilgrimage to Santiago - The Monteverdi Choir/John Eliot Gardiner
《三》「十字軍」運動
CRUSADES(十字軍)/TERRE JONES AND ALAN
FRELRA(BBC出版)
The First CRUSADE A NEW HISTORY-THOMAS
●錯譯的「十字軍東征」(crusades),被標籤化的歷史
:「簡單來說,教宗要發動的,並非「戰爭」,而是「朝聖」。但那是特殊形式的「武裝朝聖」(armed pilgrimage)。
中古時代,歐洲不乏隻身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例子。「朝聖」是中古歐洲人熟悉且常做的事,就像台灣有不少人從以前到現在都喜歡到著名的廟宇進香求平安一樣。資源有限的,就到離家比較近的朝聖地;有辦法的,就去羅馬或西班牙西北角的 Santiago de Compostela(僅次於耶路撒冷的兩個最重要朝聖地)。羅馬不用說,那是羅馬公教相信使徒彼得與保羅的埋骨聖地,也是許多早期基督徒的殉難地。Santiago de Compostela 是西歐基督徒防守穆斯林的前哨站。因朝聖路上常有危險,不時會遇上穆斯林襲擊,因此發展出「武裝朝聖」的傳統。」‥‥‥ → http://bit.ly/2FVd2Yz
「十字軍」運動促進,經濟 科技 文化……交流
《音樂 Music》
●Music of the Crusades-David
Munrow +The early music consort of London
十字軍時代的音樂─大衛·曼婁與倫敦早期音樂合奏團
Jerusalem Vision of Peace-GOTHIC
VOICES
《四》Goth ,Gothic 歌德風格
歌德建築風格-
拋物線尖拱 pointed arch
交叉穹窿 ribbed-groin-vault
飛扶壁
小尖塔
鑲彩玻璃
聖德尼修道院S.DENIS,Abbot
Suger (Louis Ⅵ路易六世時期),創建築風格「光理論」-St.Denis,abbey church,east end,1140-4
─ 哥德式建築
聖德尼修道院教堂,詩歌壇,巴黎,哥德式建築,公元 1140-1144 年,由蘇杰長老改建,被譽為世界不朽的建築之一。
Ite missa est → Ite出發
-missa,彌撒(綽號),有不同解釋:1.解散,2.使命 3.無酵餅,以②佳
教堂,改變了人的距離感
《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樂派》
巴黎聖母院:
●法國巴黎聖母院 Notre
Dame, Paris ─哥德式建築風格
●建築賞析:
「哥德教堂的十字形平面,高聳的中殿、翼殿和高塔,承續 11 世紀的仿羅馬式教堂而來。然而尖拱和肋栱結構上的潛力與多樣化,使早期哥德式建築高度超越了先前所有的建築。巴黎聖母院 (約 1163-1250) 為此類作品中的傑作,也代表中世紀人類的成就。渴望突破建築高度的不斷嘗試,促成結構方式的重大發展,詩班席高達 33 公尺的拱心石 (Keystone),高度超越以往任何一座哥德式建築的構造。當中殿開始進行營建工程時,又將拱頂的高度加高了 2 公尺;但是,為支撐側邊廊道而使用飛扶壁的方法,卻很快地暴露出結構上的弱點;13 世紀的石匠思考出使用飛扶壁的補救辦法,爾後成為哥德式建築設計上的特色。」‥‥‥
《巴黎聖母院樂派》:
聖母院樂派是指
12、13 世紀在法國巴黎圣母院中產生的樂派。該樂派的主要貢獻在於:
其一,它是晚期中世紀複調最有活力的中心,在這裡複調音樂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僅數量最多,而且最精緻。
其二,在復調節奏的記譜上發展得最完善,也有所創新,節奏模式在這裡得到了豐富的運用。
其三,在
“奧爾加農” 複音音樂的基礎上,主要運用華麗奧爾加農和狄斯康特的特點,上方第二聲部花唱的音符越來越多,下方定旋律聲部中每一個音被無限拖長,演唱中需要幾個人輪番換氣演唱。下方厚實的支撐與上方流動飄然起伏的旋律,形成了一種空曠感,似乎與聳入雲天的哥特塔頂形成呼應,這種變化使音樂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化,更富有神秘的形象感。
聖母院樂派出現了兩位重要的複調作曲家:萊奧南和佩羅坦。他們是現在所知最早的中世紀作曲家。萊奧南(Leoninus,約 1135-1200 年)以擅長寫作華麗奧爾加農著稱,作有《奧爾加農大全》,華麗奧爾加農體裁在他手中發展到了頂峰。佩羅坦(Perotinus,約 1160-1205 或 1225)的成就主要體現在狄斯康特方面,創作了一批三和四個聲部的複調作品,在發展音對音作曲技術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新芭網
→ http://bit.ly/2Ig3DQG
Organum(拉丁語) 奧干農(奧爾加農),Organon:複音音樂(polyphone,homophone(同音)) 對比monophone(單音)─葛利果聖歌
Organum奧干農(奧爾加農)
(organum),它們的主旋律多為素歌,其下則加上一條稱為 “vox organalis” 的和聲聲部,這聲部有時與主音形成平行
4 度或 5 度 (平行奧爾加農——“parallel organum),有時也會與主音反向進行 (“organum
with oblique motion”)。經過多年發展,早期奧爾加農先後演變成自由奧爾加農 (“Free Organum 或 “Note-against-note
Organum”,11 世紀)、裝飾奧爾加農 (“Flarid Organum”,又稱二部奧爾加農 “organum
duplum”,12 世紀 4)。到了裴洛丁 (Perotin,約 1170 - 約 1236) 的時代,更出現了三、四部的奧爾加農 (organum
triplum, quadruplum)。除奧爾加農外,複音康都歌 (polyphonic conductus)、經文歌 (Matet)、斷續歌
(Hocket) 等,都是重要的中古時期教會無伴奏合唱音樂。
《音樂Music》
●萊奧南(Leoninus,約 1135-1200 年):
G Leonin: -
Organum Duplum, "Viderunt Omnes"
G Leonin -
Viderunt Omnes (2 vocum) -The Early Music Consort of London -David Munrow
●佩羅坦(Perotinus,約 1160-1205 或 1225):
G Perotinus
M./ "Pérotin le Grand" - Viderunt omnes
G Perotin: Sederunt
Principes. Escuela de Notre Dame. Organum.
G Ecole de Notre
Dame de Paris - Perotin (organum): Alleluia nativitas
●Music of the Gothic Era
─Early
Music Consort Of London, David Munrow
歌德時代的音樂─大衛·曼婁與倫敦早期音樂合奏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