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十)理性主義與古典風格 (6/08/2018)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十)理性主義與古典風格6/08/2018

「古典」之詞義,關鍵在「數學」比例,呈現出沉靜

「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詞,含有傳統的、典範的意涵,通常是指來源於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美的價值或風格。最早用於文學,十七世紀以後才運用在美術上,當時的學院普遍認為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已為未來立下典範,如文藝復興也是受到古藝術的啟發,才從中世紀的不成熟走向藝術的鼎盛。所以「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都是指受古希臘、羅馬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影響的思潮和美的風格,其特徵在追求完美與永恆的價值,強調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結構的單純、平衡與比例的整體和諧;精神上則崇尚尊嚴、高貴、平和等內斂性質。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 在十八世紀中葉興起於羅馬,風潮所至,涵蓋繪畫、雕刻、建築、文學、戲劇和音樂等不同領域,甚至連陶器、家俱、紡織品等工藝,都受到影響。究其成因則有天時、地利環境和人文制度等條件,如龐貝等古城出土引發的「仿古」熱潮、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古典精神的推崇,在學院制度中藝術的傳承和後來拿破崙的大力倡導等等,都是促使新古典主義高度發展的重大因素。

《短短數語的解譯》

Classique () Classis()  Classical, Classic
Classicism 古典主義 Romanticism浪漫主義

古典,就是Raison()理性,邏輯、沉靜,清心、道德

古典的興起,是因巴洛克風格的「太超過」而感疲累
古典應該理解為是代表過去文化特色的一種正統和典範。
 【啟蒙運動 En lightnment (17301820)

啟蒙運動與理性主義溶合成一個較長時期的文化運動,當時的知識份子主張邏輯、清晰、單純與道德,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充滿緬懷復古之情,也希望回返到古代當時的美學,與新古典主義的理念不謀而合。
【維基百科】→ http://bit.ly/2l9MXgE

「當我思考時,我是對的」,舊譯─「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Cogito, ergo Sum
維基百科】→ http://bit.ly/2HO9c4t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http://bit.ly/2l7cG9h
哲學01:「笛卡兒:我思,我在」→ http://bit.ly/2JRF7WD


《新古典主義興起的背景概述》

ㄧ、龐貝等古城出土 引發研究熱潮
十八世紀中葉,義大利的兩個古羅馬城赫克拉寧 (Herculaneum 於一七三八年) 與龐貝 (Pompeii 於一七四八年) 相繼被挖掘出來,引發各界研究古代文化熱潮。

一七五年代,正當歐洲各國對洛可可風格的虛浮、享樂與甜膩開始反感之時,這些古代藝術中的簡樸理性風格重新受寵,一股對出土文物的模仿熱潮於焉興起,特別是在工藝品與繪畫上,處處可見。

德國的學者溫克爾曼 (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 1717~1768) 於一七五五年在德勒斯登(Dresden)發表《關於模仿希臘作品的繪畫與雕刻之思想》(Gedanken uber die Nachahmung der griechischen Werke in der Malerei und Bildhauerkunst ),推崇希臘美術理想、高貴、單純與靜穆之美。他又到羅馬研究古代文化八年,全心鑽研古代希臘、羅馬藝術史,於一七四六年在其著作《古代美術史》(Geschichte der Kunst des Altertums) 一書中,闡述古代文化之特質及發展過程,帶動美術界和社會對古代美術、藝術表現的重視和研究。他相信古典藝術具有「高貴的樸實與莊嚴感」,並主張藝術家無論在道德或美學上,對作品都應抱著誠實的態度。

除了龐貝等古城的啟發,另有幾件古文物的重大發現也對後代,起著強力的作用。
一八二零年四月八日,愛琴海希臘米羅島上,農夫約爾哥斯(Yorgos Kentrotas)父子,在田地附近挖掘出一尊用希臘最名貴的巴羅斯大理石所雕刻的、高約二百零四公分的維納斯雕像。維納斯女神在希臘神話中被稱為「阿芙羅黛特」(Aphrodite),此雕像正面稍稍內傾,左腳小步跨前,重心落在身體右側,圍著衣裙的雙腳是另外製作,體態輕盈、優雅,眼睛凝視遠方,自然流露古典、柔和的動感。

二、以學術方式延續藝術傳統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 (Louis XIV,執政期1743~1715) 時,在一六四八年以類似聖路卡學院的模式,創建法國皇家繪畫暨雕刻學院(Acade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與一六六九年創建的法蘭西音樂院和一六七一年創建的法蘭西建築院,此三院於一八三年拿破崙當政時,合為法蘭西藝術院),以提高藝術水準為首要政策,同時大量增加王室藝術收藏,為法國美術傳統建立了紮實基礎。

法國皇家繪畫暨雕刻學院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區分藝術家與一般工匠,讓藝術家免於受同業者工會的約束,保障藝術家的藝術活動自由和利益。而學院藝術傳承強調藝術必須遵循理性的基準,為了描寫正確、畫的逼真,因此透視法、數學式人體比例、幾何學式安定構圖、正確的結構、明暗表現等等,均是重要的學術基礎訓練。

通常藝術學院的學生得要經過測驗,並有藝術老師推薦才可能進入學院,他們必須有數年嚴格的基本訓練。以法國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Arts)的課程為例:裸體素描和繪畫習作被稱為「academies」,是學院藝術的基本課程,也是學習中必須的步驟。學生先要臨摹經典雕像的圖片、熟習輪廓的原理及光線的明暗,經由這種臨摹吸收前輩大師的技巧;臨摹的習作經評估認可後,才能開始直接臨摹經典的雕像;而繪畫雕像技巧成熟後,才能進入繪畫真人模特兒的階段。這種強調理論和學術的正規學校訓練,是以學術方式有力的延續著藝術傳統。此後,以法國學院為藍本、模仿其教學法和風格創立的學院,遍及全歐洲,例如英國的皇家藝術學院就是其中之一。

新古典主義代表畫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684 ~ 1721一七八五年以呈現理性、明晰、和莊重的《荷瑞斯兄弟之宣誓》加沙龍展,當時受到極大讚賞。若以大衛和其同樣得過羅馬獎的遠親布雪(Francois Boucher1703~1770)相較,布雪一七五六年的《龐巴度夫人》以清澈的色彩畫出玫瑰般色澤的肌膚和精美衣裳的柔軟質感,而大衛的《荷拉斯兄弟之宣誓》則單純有力的表現出古代雕像般莊嚴站立的英雄,突出了「完成大我、犧牲小我」的高貴主題。
西方藝術的發展中,藝術學院以學術方式的研究、訓練制度,對藝術創作的題材、技術和風格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是促使新古典主義風行的推手。

大衛:荷瑞斯兄弟之宣誓(1784)
《荷瑞斯兄弟之誓》這幅畫,包含了大衛和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所有要素:首先是通過藝術來教育民眾;其次是藉由人物表情和動作來表現「善行美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企圖是用嚴肅、陽剛之氣的藝術力量,來反對當時那種被「天恩」所高抬,用情慾的色調表現纖弱感情的時髦藝術。

大衛:薩比諾女人出面調停(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1799

「一七九九年,大衛取材自古代歷史和羅馬傳說,創作了結構宏偉的《薩比諾婦女出面調停》。主題取材自古代羅馬建國傳說:羅馬人為繁衍人口,曾用計強擄薩比諾族女子為妻。數年後薩比諾人為了要奪回被羅馬人劫掠的婦女,向羅馬人挑戰,而此時薩比諾女人懇求和平,進入雙方中調停。大衛在畫中特別以古典雕刻般的裸體人物表現英勇戰士的氣質和內涵(注十三)。其畫面主要人物埃爾西莉(Hersilia)是薩比諾領袖達狄斯(Tatius)之女、同時也為羅馬將領 Romulus 之妻,她張開雙臂站在丈夫和父親之間,懇切呼籲停戰;其他的婦女孩童則在兩軍廝殺中哀求哭喊,顯得格外無辜可憐。大衛用薩比諾與羅馬人之間的恩怨情仇,來比喻造成無數無辜受難者的多年內戰。作品透露出要求和解的建言和畫家對和平的渴望;其嚴肅的意義和繪畫的技巧同樣動人。」

大衛:「…… 感動人們的心靈是藝術的一種神祕力量,是一種能夠給人在群和社會國家之間推動某種氣質的巨大而無形的神祕力量。」

【延伸學習】

西方藝術史: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上、下)


【維基百科】新古典主義 http://bit.ly/2l78JS3


Classic Music古典音樂】
Classic Music 古典音樂的標準在?如何定義?
古典音樂的出現,主因是「中產階級」,即,非貴族的富人,享受貴族的生活品味,促成音樂普及化。

●伯尼Charles Burney (17261814) 是英國音樂歷史學家,作曲家和音樂家。他是大英博物館的古典主義和書籍捐贈者。



1776 年他的《音樂通史》第1卷出版,最後完成第4卷已是 1789 年。伯尼的《音樂通史》在專業知識、歷史考證、文筆風格、個人創見等方面,在當時都是無人所能比擬的。Charles Burney 為奠定西洋音樂史的最大功臣。18 世紀音樂史資料來源,最主要的為 Charles Burney 孜孜不倦,以一種科學方式,遊歷歐洲重要大城,及對重要意樂家第一手的觀察資料。他為音樂史的老祖宗。【維基百科】http://bit.ly/2l6aKhb

Charles Burney 談腓特烈大帝統治下的普魯士的音樂狀況
「只要誰膽敢提出與匡茨和格勞恩相悖的 “教義”,他就必將受到非議甚至迫害。」→ http://bit.ly/2t4KqI9

古典主義音樂特點
實際上這一時期的作曲家在考慮音樂結構時都遵循這一基本概念:一種調性間平衡的概念,給予聽眾明確的感覺這音樂如何進行;還有段落之間的平衡,聽眾在聆聽一首樂曲時可以準確地知道緊接著出現的內容。作曲家的創造性只是對這個作曲系統和輪廓稍加變化,而不是機敏地或富有進取精神地創作出樂曲來使聽眾著迷或驚奇。也可以說在音樂創作上不存在所謂古典時期,僅有古典風格。按照這種風格,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寫出了他們的名作。如果說這是傑出的典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種風格並非僅僅出現於他們三人的作品中,這個時期的其他作曲家的創作基本上也是這種風格,也是按照這種傳統。

此時期的總體特徵是主調風格為主導,音樂語言精煉、樸素、親切,形式結構明晰、勻稱,音樂中的矛盾衝突得以加強並深化。18 世紀新風格構成的要素,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旋律追求優美動人的氣質,傾向於整齊對稱的方整性樂句結構,與市民舞蹈及民間音調及舞蹈節奏的聯繫更為緊密;調性、和聲的安排上升為結構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樂章有更加明確的終止式,簡潔的和聲風格;從短小動機孕育出豐富樂思的技巧,樂章中主題間的對比變化,通奏低音逐漸被明確的樂器記譜所替代,表達作曲家對樂器音色更為細緻的感受,常用的題材是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和四重奏等。

啟蒙運動
音樂語言變革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是新思潮的出現,即啟蒙運動。十八世紀早期這個重大的變動已出現於哲學以及像英國的牛頓、法國的笛卡兒那樣的科學發現的覺醒,理性與人道的觀點受到重視,神秘與迷信逐漸褪色。啟蒙運動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將文學藝術普及到普通的男女中間去,使中等階級也可分享過去只有貴族才能享受到的東西,藝術應該充實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歌劇興起
因此我們發現在十八世紀初期,歌劇這一形式不僅是專供私人宅邸演出和僅用意大利語言,而且也向公眾開放並用各個國家的民族語言。在法國出現了喜歌劇(opera comique),歌曲與對白穿插進行,故事情節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十八世紀二十年代喜歌劇已在巴黎集市的場子上演出。比之宮廷歌劇來,它的內容更適合人民大眾的口味。在英國,十八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貴族們尚在欣賞意大利歌劇,中產階級卻喜歡帶有對白的、曲調質樸動聽的輕型歌劇,此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倫敦,而且遍及全國各地。此種類型的歌劇在十八世紀中期經譯成德語後在德國的柏林及漢堡等地上演,促進了產生德國自己民族形式的此類歌劇,即歌唱劇(Singspiel)。就是在歌劇的故鄉意大利,十八世紀初已出現用地方語言的喜歌劇,如在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地。此類歌劇所用題材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曲調動聽;相形之下,取材古代或神話中的故事和人物就顯得不易理解,其音樂也較乏味。

樂器傳播、樂譜印刷
歌劇並不是唯一顯示文化藝術發展進程的體裁。與此同時,音樂的印刷出版業建立起來了,人民大眾可以購買樂譜在家歌唱或演奏,樂器製造業也由於新技術的發展而蓬勃興起。年輕姑娘能演奏羽管鍵琴或鋼琴是有教養的重要標誌。男士們則演奏長笛、小提琴或其他業餘性質的樂器。十八世紀時出了許多為家庭用的樂器演奏教材。作曲家們也為家庭使用的目的而創作樂曲,它們在演奏技術上雖較簡單而易於掌握,卻仍然優美動聽,演奏起來饒有興味。這就是上述引起風格轉變的原因,轉向更有規律的和旋律的風格。人們在家裡嘗試著唱他們在公共娛樂場所聽到的歌曲,“流行歌曲” 歌集的刊印應運而生,這些歌曲選自上演的歌劇(在倫敦也有在著名的遊樂園中演唱的),它們對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印像新鮮的。

音樂會流行
十八世紀時音樂會的活動已經開始。以前,器樂曲主要在宮廷或上流社會人物的家庭中表演,在當時出現了全新的局面,人們(通常是既有音樂愛好者又有專業音樂工作者)集合在一起舉行音樂會,娛樂自己(有的賴以為生)和款待前來的聽眾。在較大的城市裡從事音樂的專業人員很多,倫敦和巴黎首先興辦定期的管弦樂隊音樂會,其他城市很快效仿。宮廷樂隊也常舉行售票的音樂會。特別是在十八世紀後期,音樂會的活動迅速發展。傑出的演奏家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舉行巡迴演出。當地有名的藝術家也舉行年度的 “慈善'音樂會(演員仍然能拿到報酬)。管弦樂隊這一團體組織日益成形,音樂會向公眾開放當時是一件新鮮事。

引用自【百度百科】http://bit.ly/2Mq9Okj

這時期的音樂有以下的特色:
1. 藝術家多追求客觀的理智精神、感情表達含蓄、形式清晰、結構精緻、著重對稱。
2. 樂句簡短、分句清晰、旋律優美典雅、結構和樂句都對完美對稱。
3. 奏鳴曲式開始發展,並對後期音樂創作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4. 大、小調系統開始成形,因樂器得到改良,音量有了漸強和漸弱的變化。
5. 作曲技巧的改變,即作曲構成的技巧,如,奏鳴曲式的產生,反覆、模進~作曲技巧系統性的改進
6. 音樂普及化,多以娛樂聽眾為主,樂曲多較輕鬆愉快,種類也以舞曲、組曲、歌劇、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為主。
後遺症:音樂商品化,音樂家明星化,神化
1781年音樂會海報

●薩馬替尼G.B.Sammartini(1700~1775)

法國血統的義大利作曲家。是古典主義早期重要的作曲家,創作了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交響曲,對奏鳴曲式的形成有重大貢獻。【維基百科】→ http://bit.ly/2ydbL0k

G.B. & G.Sammartini - Concert & Sinfonie / Ensemble 415
Symphony for 2 violins, viola & continuo in D major (J-C14)

C.P.E.巴赫(BACH.C.P.E.1714~1788)

C.P.E.巴赫早年從其父學習音樂,1740 年到柏林任腓特烈大帝的羽管鍵琴師,1767 年遷居漢堡任職。他常被稱為「柏林巴哈」或「漢堡巴哈」。
C.P.E.巴赫的音樂作品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較為顯著,音樂優美典雅,常使用多種裝飾音型,力圖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所作交響曲,協奏曲,鍵盤奏鳴曲等對奏鳴曲式的形成貢獻卓著。晚年寫抒情浪漫,著作:鍵盤音樂的藝術。是古典音樂時期的開啟者,也影響浪漫時期的音樂。【維基百科】→ http://bit.ly/2tcG7dU
Bach, C. P. E. : Flötensonaten Wq 123 134


Bach, C. P. E. : Symphony in G major, Wq 182,1
古樂大師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指揮



J.C.巴赫 (J.C.Bach1735~1782)

J.C.巴赫是巴赫家族中唯一一位重要的歌劇作曲家,同時也是偉大的鍵盤樂器演奏家。其作品為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結構嚴謹,旋律優雅動聽。他是最早的鋼琴協奏曲作者之一,同時對交響曲的發展也有重大貢獻。【維基百科】→ http://bit.ly/2HNBNa2
【音樂】
Bach J.C. ~ Lamento: Ach, dass ich Wassers gnug hätte; Christopher Lowrey, countertenor 4K UHD
J.C.巴赫:「輓歌」─哦,我有足夠的水/假聲男高音Christopher Lowrey
https://youtu.be/bZGZRzk-E3U  (一首很美的詠嘆調)

●海頓音樂的清新,如沐春風

【維基百科】http://bit.ly/2LSwclt


海頓:鋼琴三重奏全集─美藝三重奏團
  Haydn J.- Piano Trios/Beaux Arts Trio
(鋼琴三重奏團的桂冠)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JyjhZb


HAYDN - Piano Trio No. 39 in G major Hob. XV/25 ("Gypsy")

1.Beaux Arts Trio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sTi2t1


2.Martha Argerich, Renaud Capuçon, Gautier Capuço

3.EMERALD Piano Trio

Haydn J. - Piano Trio No. 38 in D major, Hob. XV:24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JLlaB3



Haydn J.- String Quartet No. 62, Op.76 No.3 in C Major"Emperor"
I. Allegro  II. Poco Adagio: Cantabile  III. Menuetto  IV. Finale: Presto

1.Kodaly Quartet

2.Alban Berg Quartett

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媽媽請聽我說
Mozart W.A.12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in C Major, K. 265 for Pianoforte
 本曲為在當時在法國流行的愛情歌曲《媽媽請聽我說》基礎上創作的變奏曲。該曲的旋律後來被改編成廣泛傳唱的童謠《小星星》,因此國內也將其改稱為《小星星變奏曲》。
 但《小星星》的歌詞是在莫扎特逝世後才創作的,莫扎特本人對該命名也無從知曉,因此嚴格來講該命名並不確切,僅因為簡短而為人所熟知。
【維基百科】 http://bit.ly/2sU34lY

1.Paul badura skoda - Pianoforte

2.Clara Haskil – Piano


《延伸學習》
Pianofort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十一)浪漫主義6/15/2018

【建築與音樂】學習筆記(九)-巴洛克時期的法國與日耳曼風格(6/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