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9的文章

空白的20年 「論語」成日本救世聖經

作者:東京特派員陳世昌/聯合報                                      2009-12-29 03:59:41      長期不景氣讓日本社會充滿失望與閉塞氣息,中國的「論語」竟成了救世的聖經。 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2009年還是有如在浪濤中浮沉的扁舟,經濟學者原本稱日本在1990年代經歷「失落的十年」,現在加上過去十年,已成為「空白的廿年」。 最可憐的是明年要邁入成人(20歲)的日本年輕人,從出生到現在都沒看過日本的好日子。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下,重新拾起古典書籍,想要從中尋找生存與教育方法的日本人日漸增加,來自中國的「論語」,讓日本人找到了避風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位於東京文京區的一個論語教室,跟著教師們朗讀的學生,很多是30到40歲的父母帶著低年級孩童,有的連祖父母也來捧場,「 只有知識卻沒有仁心,無法立足於社會 」,帶頭朗讀的私塾先生,告訴這些日本孩子來自中國古聖先賢的人生哲理。 這個論語塾從05年開始,每個月上課一次,最初只有30到40個人參加,2008年以後突然增加,每次都超過一百人。一位家長說,自己在孩童時代沒有好好學論語,現在覺得遺憾,讓孩子熟讀論語未來在他的人生裡一定會有激勵的作用。 日本企業也開始重視論語教育。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從08年起在新人研修時,把論語列為重要科目,新人 透過論語學習到忠孝仁義精神 , 未來在公司內足可擔當大任。 這些企業新鮮人最初對學習論語也有些意外,但逐漸融入了論語的世界後,他們學習到了作為企業人必須要有的涵養與行動指針。研修負責人說,金融風暴讓價值觀受到嚴重衝擊,失去了方向的日本該如何重新定位如何東山再起,每個人都很茫然,論語提供了令人安心的指導方向。 市面上也出現許多有關論語的書籍,包括「孩童們的論語」、「讓高中生感動的論語」、「讓孩童們...

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

圖片
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 ●作者: James Marcus Bach, ●譯者: 洪蘭,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30 ●定價:280 元, 最低 210 元起... 聯經出版 、 博客來 、 三民書局 完整列出比價資訊... ●商品條碼:9789573265399, ISBN:9573265397 ●內容簡介: 沒有出獵,就沒有收穫。 不行動,絕對不會有幸福。 從任何可以搜尋到知識的地方搶奪知識技術,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度追求智慧財富。 快樂成功的祕密在於找到一種你喜歡玩的遊戲,而不是學習如何贏得一場我們憎恨的比賽。 一個高中中輟生憑什麼教我們如何受教育?──因為他說得有道理。 不讓他「天地一沙鷗」的老子李察.巴哈專美於前,詹姆斯.巴哈這位「江洋一海盜」企圖以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教育很重要,學校卻不重要;學校是暫時的,教育是永久的。 與正統教育體系培育的學者截然不同,加勒比海盜學者的理念是:你可以決定並創造自己的教育,這是終身的學習。把時間和熱情投資在你最感興趣的事情上;發展出最適合自己脾氣、性情和心智韻律的自我教育方法;找到一個看實力和創意比一張薄紙畢業證書重得多的領域;尋求良師益友幫助建立信心、展現想法──作者成功了,你當然也可以。 海盜學者是自由的思想者、熱情的學習者,他的學習熱忱是任何學校或權威沒有辦法壓抑、控制或桎梏的,他的心智在宇宙中漫遊,找到自己的聲音和定位。大膽無畏、勇往直前,自由自在、追求挑戰。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海盜學者,這不是一個排他的俱樂部,它是一種生活的選擇,唯一的基本要求是你要為自己的思想和學習負責。透過永無止境的學習,你可以登上任何揚帆駛過你家門口的機會之船。 海盜式學習法有什麼祕秘密或訣竅嗎?以下是作者熬煮了二十年的「自我教育十一元素」獨門醬料: 1. 著魔般的搜尋 2. 關注真正的問題 3. 對心智運作有認知式理解 4. 用知識吸引知識 5. 實驗使學習生動直接 6. 善用可以花費的時間 7. 透過故事了解事實和意義 8. 鼓勵並珍惜對立的想法 9. 藉助他人的心智教學相長 ...

為何要了解史懷哲是哪國人

作者:洪蘭               【原文刊登於2009/12/26 02:23 am 聯合報】   有學生寫信問我:既然他將來是走專業的路,為什麼還需要專業以外的知識?這原因是:「在辦公室所做的事決定我們的收入和地位,在家裡所做的事決定我們是何等人」。   如果一個人的工作正好就是他的嗜好(hobby),那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有人付錢給你做,這是最幸福的人生。但是一般人常常是不得不做他必須要做的事。 在做完應做的事之後,如果有個嗜好可以來紓解壓力、安撫心情的話,人生會快樂很多。 這個嗜好可以是閱讀、音樂、戲劇任何可以寄託心靈的東西,研究已發現,生活有寄託的人在碰到挫折時,比別人更容易東山再起。同時,我們在專業之外所關心的事決定我們是何種人。   在青少年人生方向尚未定型之時,讀偉人傳記是一個非常好的指引。 我為什麼會問學生史懷哲是哪國人,不是要看他能不能背出來,而是他如果仔細讀 ,就會發現史懷哲的國籍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也是他一生生長的重要問題,因為他成長的時候正是歐洲列強瓜分弱小民族的時候。讀他傳記,不但了解為什麼他會流芳百世,同時也了解了歐洲當時的情勢, 國際化不是會講英文而已,它是了解各個國家的民族文化背景,使自己在不同的場合中做出合宜的舉止與反應。   史懷哲出生在法、德和瑞士交界的亞爾薩斯(Alsace),現在它是法國的一省,但是在一八七五年史懷哲出生時是屬於德國(它曾在一八七一至一九一七及一九四○到四二時屬於德國,我們小學時好像都讀過《最後的一課》這篇文章)。戰爭殘酷、難民顛沛流離的辛苦,使他有悲天憫人的胸襟,他看到列強對殖民地人民的待遇,使他發願去非洲為黑人服務,他看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不因膚色、出生地而有優劣之分。一九五二年他得到諾貝爾獎時,德法曾經為了他是哪一國人發生爭議,最後法國贏了,因為史懷哲不認同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不願作德國人。   他有濃厚的音樂素養,是著名的巴哈樂曲演奏家,他去非洲時,巴黎的巴哈學會還捐了架鋼琴到非洲,讓他在工作之餘可以彈琴自娛。音樂對他非常重要,每天不論多忙都要彈一下,就像愛因斯坦每天都要拉一下小提琴一樣, 音樂紓解壓力,...

有權力的人也有責任帶給人們方向感 !

作者:南方朔 一九八○年代,台灣搞政治的最盛行的口頭禪是「共識」,只要和自己不一樣就是缺乏「共識」。當每個人都要對方和自己一樣,大家都談「共識」的結果,乃是失去了「共識」!   近年來口頭禪變了,成了「內耗」。搞政治總是圍繞著一些沒有答案,似真亦假的問題兜圈子,於是人們就說這是「內耗」,耗來耗去,台灣搞不好就真的「內耗」掉了。至於誰該為「內耗」負責,這當然又成了一個你攻我防的「內耗」話題。 馬的政策用人 看不出方向   每一個社會,在某個特定時刻,都會出現類似的,圍繞著一兩個爭執點而糾纏不休,有了糾纏就必然出現政治性的「 口水過多症 」(Hypersalivation)。如果一個社會口水過多,這時候再來指責誰該為此負責,其實就成了一個倒果為因的話題。因為政治「口水過多症」乃是果而非因,它通常都是社會失去方向後的併發症。今天台灣在政治口水裡「內耗」,與其指責誰在「內耗」,倒不如追究誰該為社會的失去方向負責!   台灣在扁時代失去了方向,於是而有二○○八年的政權再輪替。二○○八大選得票差距高達六四之比,從某個角度來看,等於台灣百姓對新方向的盼望是多麼的殷切。但可惜的是,被人們寄予如此盼望的馬總統,從他就任之日起,無論用人及政策就看不出任何方向感,搞了快兩年,年度的關鍵字還是那個「盼」,這個字所透露的不是莫大的嘲諷與譴責又是什麼?而更糟糕的,乃是由於失去方向感而造成的不滿,經過「三合一」選舉,整個社會已由「六四比」,變成了「五五比」。近代美國學者早已提出了一個所謂「五十對五十社會」(50-50 society)的概念,意思是說是一個對立分歧嚴重的社會,如果演變到五十對五十的局面,分歧的程度只會有增無已,再也無法交集。今天台灣的危機日益深重,已印證了「五十對五十社會」的凶險。展望未來,人們在無方向的焦慮下,必然大家爭著吵方向,愈吵也愈無方向! 凡事推給民意 幹嘛要總統   最近,台灣大家都在為「內耗」找替罪羊,由於當今的權力在藍軍這一邊,於是媒體都傾向於把「內耗」的責任推給了綠營,這是種極不公道的態度。因為大家都疏忽了一個根本的前提: 那就是有權力的人也有責任帶給人們方向感,當社會有替人民造福的方向感,社會的分歧就會往那個方向集中 ,「口水過多症」就會改善。如果有權力的人還是把方向的決定權推給「民意」,這種有...